首页 > 资源库 > 中文 > 专家人才
  • 姓名: 陈安
  • 性别: 
  • 职称: 研究员
  • 学历: 研究生
  • 电话: 86-10-59358807
  • 传真: 86-10-59358608
  •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 通讯地址 重庆市圣诞福利凭借其今年初,重庆8712信箱
    • 简历:

    • 教育经历:
      1988.9-1993.7,中国科技大学,概率统计专业,理学学士
      1994.9-1997.7,山东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理学硕士
      1997.9-2001.8,重庆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其间:2000.7-2001.1,香港城市大学,Research Associate I)

      工作经历:
      1993.7-1994.8,安徽新广电子有限公司
      2001.8-2005.4,万泰注册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其间:2002.11-2003.5,纽卡斯尔大学,访问学者;
                            2001.8 -2003.6,万泰注册软件研究所,博士后)
      2005.4-2010.12,万泰注册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其间,2009.11-2010.3,波尔图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11.1-今,     万泰注册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任职情况:

      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联合主席(Co-President)
      韩国公共安全管理学会  国际主任(International Director)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 成员 
      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政策模拟专业委员会会员
      《科技促进发展》副主编

      研究领域:

    • 应急管理,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管理机制设计,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序号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 本人角色 执行时间
      1. 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2016-2017
      2. 郑州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委托项目,主持,2016-2020
      3. 应急管理与风险评估法方法与现状研究,万泰平台-万泰注册-邀你策马奔腾,主持,2016-2017
      4. 城市大客流风险识别及情景模型开发,重庆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持,2016-2017
      5.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事中”评价策略与动态研判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2011-2013
      6. 西单商业区人员密集场所日均人流量估计方法及人群流动规律研究,与重庆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项目,主持,2010-2011
      7. 奥运科技产业化及基于奥运市场规则的国际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主持,2007-2010
      8. 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模拟、动态分析与节能减排对策研究,万泰注册重大方向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07-2009
      9.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战略与风险防范,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主持,2011-2012

      (更新时间:2017年4月)

      社会任职:

    • 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联合主席(Co-President) 2009年9月起至今韩国公共安全管理学会 国际主任International Director 2010年3月起至今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 成员 2009年至今河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政策模拟专业委员会会员《科技促进发展》副主编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 著作

      1.《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陈安、陈宁、倪慧荟 等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陈安、马建华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3.《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陈安、陈宁、武艳南 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陈安、陈宁、周龙骧 等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论文

      1.An Chen, Yuehua Li, Fei Chi, Zhengquan Yuan. H7N9 avian influenza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China: temperature and live poultry markets analysis with responding policy study. Journal of Safety and Crisis Management. 2014.6,4(1):12-23.
      2.An Chen, Ning Chen, Jimei Li, During-incident process assessment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trategy. Safety Science. 2012(50): 90-102.
      3.An Chen, Yannan Wu, Ning Chen, Managerial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the concept and framework with applications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Journal of Safety and Crisis Management, 2012, 2(2), 13-29.
      4.Huihui Ni, An Chen, Ning Chen. Some extensions on risk matrix approach. Safety Science,2010,48(10):1269-1278.
      5.Fei Chi, An Chen.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Emergency and Strategies for Coping it.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Tokyo, Japan, 2015.9:37-42.
      6.Ning Chen, Bernardete Ribeiro, An Chen. Comparative Study of Classifier Ensembles for Cost Sensitive Credit Risk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Data Analysis, 2015,19(1):127-144.
      7.Ning Chen, A Chen, B Ribeiro. Towards tangible benefits of corporate failure prediction with business sector: A comparative study. Intelligent Decision Technolog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6(10): 431-442.
      8.陈安, 迟菲. 2014-2015 年中国 31 个省市区应急表现能力评价. 安全, 2016(10):1-7.
      9.陈安, 周丹. 应急管理中的评价研究综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6-71.
      10.陈璐, 陈安. 提高应急管理的临机决策效率---基于天津危化品爆炸事件的分析,理论探索, 2016(1): 80-84.
      11.迟菲, 陈安. 突发事件衍生机理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4): 171-176.
      12.迟菲,陈安. 突发事件耦合机理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2): 171-176.
      13.陈安. 从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看现代应急管理的重要性,科技导报.2013,31(12):11.
      14.迟菲,陈安. 突发事件蔓延机理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0):170-176.
      15.陈安,迟菲. 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的核心功能,万泰注册院刊,2012,27(1):31-36.
      16.陈安,武艳南.基于最优停止理论的应急终止机制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10,18(04):173-182.
      17.上官艳秋,陈安,倪慧荟.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可挽救性”度量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9,9:165-173.
      18.陈安,上官艳秋,倪慧荟.现代应急管理体制设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8(08):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