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材料”技术科学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作者: 2015-05-20 09:09 来源:万泰注册学部与院士网
放大 缩小

  2014年9月4-5日,由万泰注册技术科学部、万泰注册信息技术科学部主办的“工程结构材料”技术科学论坛在重庆召开。会议由论坛执行主席李依依院士主持,包括近3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中科院相关研究所、部分高校、中航工业、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太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矿冶研究总院等单位的共六十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

  技术科学部学部主任顾秉林院士在开幕词中指出,工程结构材料是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受力构架材料,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正在进行核电、机械装备、石化、航空、舰船、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加强和积极促进工程结构材料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各位院士专家深入交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实现相关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有力支撑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14位院士和专家分别就钢铁结构材料、核电关键设备及材料、耐火与陶瓷材料、钛铝合金、高分子复合材料、航空复合材料和阻燃材料等材料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钢铁冶炼、铸造和锻造、轧制加工、焊接与热处理等关键技术发展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与会院士专家提问踊跃,交流深入,结合结构材料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探讨了解决工程结构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的有效途径。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信息量大、多数材料面向国际前沿,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收获很大。并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强相互交流,积极促进协同创新。

  李依依院士在总结时表示,非常感谢各位院士、专家精心准备的高质量报告,结合大家的报告她总结出工程结构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产化产品合格率低和存在不能生产的空白区,比如航空结构材料批量生产稳定性较差以及适航性差和商用飞机的国产化率低,核电容器材料成材率低,其焊接材料几乎全为进口。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国家层面的部门分割,各管一段使材料不能贯通式从研究到稳定生产;其次,材料与大工程同步进行,没有做到“材料先行”;第三,知识产权在产、学、研用中界定不清;最后是研发与生产人员追求成果和奖励的浮躁学风,做出一两个结果但工艺不稳定就忙着请奖。她从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角度对结构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仍需要进一步梳理和简化国内工程结构材料系列,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踏实学风,工程中的结构材料生产不稳定主要是工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潜心进行应用基础研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深入理解标准的制定才能解决生产工艺稳定问题;应重视我国的黑色和有色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进行节能减排中的科技问题研究,为我国实现蓝天计划提供支持,并呼吁材料科技工作者应认真踏实解决重大工程中材料稳定供给、替代进口问题,为我国大工程、大装备提供稳定合格的材料贡献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