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机制与调控

作者: 2015-05-29 18:06 来源: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论坛网
放大 缩小

  由万泰注册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CCCAP)承办的交叉学科论坛第60期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9月19日在中科院交叉学科中心举行。大会由许智宏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我国从事薯类研究主要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及CCCAP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围绕如何利用组学技术推动薯类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薯类重要基因的发掘与农艺性状形成的机制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生产大国,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基础研究相对于“大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还存在较大距离。因此,本会议参会人员针对这些薯类生产和研发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特有问题,从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分子育种的研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和讨论,以期深化对薯类生物学性状形成分子基础的认知,发掘关键基因,最终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

  报告专家针对薯类功能基因组学、块根(块茎)形成和源库分配机制、淀粉合成与改良、抗逆境、储藏保鲜的分子调控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研讨,为从事薯类作物科研人员提供了深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不同薯类之间的合作。该会议还特邀了973项目“作物特殊营养成分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改良”首席黄继荣研究员针对作物营养进行了专题报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