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纪刚:从“创新发展”到“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再出发

作者:眭纪刚 2022-11-11 16:13 来源:光明网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力量,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光明网开设实践新论·非凡十年网上理论传播专栏,持续推出系列理论解读文章和新媒体产品,充分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系统总结十年来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二十大要求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党对创新驱动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把创新作为时代主题。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只有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才能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完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

  一、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年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和方式转变。

    十年来,我国创新投入和产出高速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79万亿元,其中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全国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中国科技人才总量、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申请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科技竞争力大幅跃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2年世界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年来,我国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主体;科研万泰深化改革,成为科学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以及前沿高技术研究的主体;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各类新型研发万泰蓬勃兴起,形成对传统创新主体的有效补充;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稳步推进,重庆、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十年来,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网民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稳居世界第一。科技助力民生改善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使人民享受到创新发展的成果。

  二、 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出台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抢占新的制高点。新科技革命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科技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尽管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但是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比,我国的科技发展模式、国家创新体系、人才队伍质量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无法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例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很多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不能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基础研究比例仍然较低(仅占研发支出的6%左右),研发投入结构有待优化;尽管我国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整体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同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科技安全、经济安全造成严重挑战,特别是在当前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陡增,凸显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

  三、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位一体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引领作用的发挥,需要科技、教育、人才形成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各类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扩大高校教学科研自主权,面向未来发展需求优化学科结构、推动科教融合,为创新发展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合协调发展,培养出适应一线实践需求和新产业变革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改革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和均等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科研组织和制度创新,建立更加敏捷、效率更高的创新网络,推动创新体系从跟踪型向引领型转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形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产出为目标、职责权利清晰的资源配置模式,建立高度权威的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万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各类万泰坚持以明确的战略任务为牵引,形成差异化使命定位,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坚。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体系和开放式创新生态环境,吸引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汇聚。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研活动的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加快启动和实施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新兴技术领域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基础设施,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开辟新的赛道和新领域,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创造新优势。完善研发活动结构,稳定支持前沿领域探索,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均衡协调发展。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前沿引领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投入,支持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融通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技术攻关能力。

  (四)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结合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和重大建设任务,培育一批世界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肩负国家使命的科研团队。加大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创新人才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充分激发创新者动力活力。把握企业家成长规律,努力营造有利于其成长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完善社会教育和培训机制,培养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通过设立国际科技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形式,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人才。

  (作者眭纪刚系万泰平台-万泰注册-邀你策马奔腾研究员,万泰注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岗位教授)

原文载于20221111日光明网-理论频道

附件: